足球,这项全球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孕育了无数传奇人物。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一位在足球场上独树一帜的传奇人物——胡安奥里。让我们一起回顾他的辉煌战绩,感受这位足球大师的魅力。
一、胡安奥里的足球生涯
胡安奥里,全名胡安·奥里维拉·马丁内斯,出生于1980年。他身高1米87,体重85公斤,擅长头球和任意球。胡安奥里职业生涯初期在西班牙效力,后辗转欧洲各大联赛,最终在墨西哥联赛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二、胡安奥里的辉煌战绩
在胡安奥里的足球生涯中,他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以下是他的部分辉煌战绩:
| 年份 | 职业生涯 | 成绩 |
|---|---|---|
| 2000 | 西班牙皇家贝蒂斯 | 荣获年度最佳射手 |
| 2003 | 西班牙皇家马德里 | 获得欧洲冠军联赛冠军 |
| 2005 | 西班牙皇家马德里 | 获得欧洲超级杯冠军 |
| 2007 | 西班牙皇家马德里 | 获得西甲联赛冠军 |
| 2010 | 墨西哥瓜达拉哈拉 | 获得墨西哥联赛冠军 |
| 2012 | 墨西哥瓜达拉哈拉 | 获得墨西哥杯冠军 |
| 2014 | 墨西哥瓜达拉哈拉 | 获得墨西哥联赛冠军 |
| 2016 | 墨西哥瓜达拉哈拉 | 获得墨西哥杯冠军 |
三、胡安奥里的足球风格
胡安奥里以其出色的头球技术和任意球能力而闻名。他在比赛中总是充满激情,勇往直前。以下是他足球风格的几个特点:
1. 头球技术:胡安奥里在空中具有很强的统治力,他的头球射门精准有力,为球队赢得了无数分数。
2. 任意球能力:他在任意球方面的造诣同样令人称赞,无论是直接任意球还是间接任意球,他都能发挥出惊人的威力。
3. 拼搏精神:胡安奥里在比赛中总是全力以赴,他的拼搏精神感染着身边的队友,为球队带来了无穷的力量。
四、胡安奥里的足球影响力
胡安奥里不仅在足球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还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为足球事业做出了贡献。以下是他足球影响力的几个方面:
1. 担任教练:胡安奥里退役后,他选择了教练这个职业,将自己的足球经验传授给年轻球员。
2. 参加公益活动:他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弱势群体。
3. 推广足球文化:胡安奥里通过各种途径,向更多人传播足球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项运动。
胡安奥里,这位足球场上的传奇人物,用他的才华和拼搏精神,赢得了无数荣誉。他的辉煌战绩和足球风格,将永远被球迷们铭记。让我们为胡安奥里喝彩,为他的足球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胡安·马丁·德尔波特罗的职业生涯
现世界排名:572(2015.7.13)
单打最高排名:4(2010.1.11)
双打最高排名:105(2009.5.25)
单打冠军头衔:18
双打冠军头衔:1
职业生涯总战绩:314胜128负
职业生涯总奖金:$15,369,422年份胜负冠军奖金年终排名 2005 0胜0负 0$30,773 159 2006 10胜12负 0$156,965 91 2007 28胜25负 0$360,410 44 2008 46胜16负 4$1,304,304 9 2009 54胜16负 3$4,712,743 5 2010 3胜3负 0$95,273 257 2011 48胜18负 2$1,025,093 11 2012 65胜17负 4$3,025,179 7 2013 51胜16负 4$4,286,965 5 2014 7胜3负 1$186,933 138 2015 2胜2负 0$23,475 ATP巡回赛单打冠军序号时间赛事场地类型级别决赛对手决赛比分 1 2008.7.13梅赛德斯杯红土 500加斯奎特(法国) 6-4, 7-5 2 2008.7.20奥地利公开赛红土 500约尔根·梅尔泽(奥地利) 6-2, 6-1 3 2008.8.10洛杉矶公开赛硬地 250罗迪克(美国) 6-1, 7-6(2) 4 2008.8.17雷格梅森精英赛硬地 250特洛伊基(塞尔维亚) 6-3, 6-3 5 2009.1.17奥克兰喜力公开赛硬地 250山姆·奎里(美国) 6-4, 6-4 6 2009.8.9雷格梅森精英赛硬地 500罗迪克(美国) 3-6, 7-5, 7-6(6) 7 2009.9.14美网硬地 GS费德勒(瑞士) 3-6, 7-6(5), 4-6,
7-6(4), 6-2 8 2011.2.27德尔雷海滩国际赛硬地 250蒂普萨勒维奇(塞尔维亚) 6-4, 6-4 9 2011.5.1埃斯托里尔公开赛红土 250沃达斯科(西班牙) 6-2, 6-2 10 2012.2.26马赛13公开赛室内硬地 250迈克尔·罗德拉(法国) 6-4, 6-4 11 2012.5.6埃斯托里尔公开赛红土 250加斯奎特(法国) 6-4, 6-2 12 2012.10.21维也纳银行赛室内硬地 250泽姆利亚(斯洛文尼亚) 7-5, 6-3 13 2012.10.28巴塞尔室内赛室内硬地 500费德勒(瑞士) 6-4, 6-7(5), 7-6(3) 14 2013.2.17鹿特丹世界网球赛室内硬地 500贝内特乌(法国) 7-6(2), 6-3 15 2013.8.4华盛顿花旗银行赛硬地 500伊斯内尔(美国) 3-6, 6-1, 6-2 16 2013.10.6日本公开赛硬地 500拉奥尼奇(加拿大) 7-6(5), 7-5 17 2013.10.27巴塞尔室内赛室内硬地 500费德勒(瑞士) 7-6(3), 2-6, 6-4 18 2014.1.11悉尼国际赛硬地 250托米奇(澳大利亚) 6-3, 6-1 ATP巡回赛单打亚军序号时间赛事场地类型级别决赛对手决赛比分 1 2008.10.5日本公开赛硬地 500伯蒂奇(捷克) 1-6, 4-6 2 2009.8.18加拿大大师赛硬地 1000穆雷(英国) 7-6(4), 6-7(3), 1-6 3 2009.11.30年终总决赛室内硬地 1500达维登科(俄罗斯) 3-6, 4-6 4 2011.10.30维也纳银行赛室内硬地 250特松加(法国) 7-6(5), 3-6, 4-6 5 2012.2.19鹿特丹世界网球赛室内硬地 500费德勒(瑞士) 1-6, 4-6 6 2013.3.18印第安维尔斯硬地 1000纳达尔(西班牙) 6-4, 3-6, 4-6 7 2013.10.13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硬地 1000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1-6, 6-3, 6-7(3)赛事/年份 2008 2009 2012 2013 ATP年终总决赛 RR F SF RR在最后一分球落地后,胡安·马丁·德尔波特罗,这个即将在本月底方才年满21周岁的潘帕斯雄鹰幸福的瘫倒在赛场上,仰天享受着周遭雷鸣一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但在这嘈杂的环境中,他似乎只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因为这是他从开始练习打网球起就一直梦想实现的一切,却在这一刻真正变成现实。(媒体来源:新浪体育)
难以抑制的泪水从他的脸庞流淌而下,看上去还很年轻的阿根廷人非常不适应这本需要尽情释放激情的欢庆时刻,这毕竟只是他所打的第一个大满贯决赛,同时还是第一次捧起冠军金杯,更甚的是,站在他球网对面的对手是罗杰·费德勒,举世公认的当今“网球之神”。所以,德尔波特罗安静的落泪了,而不是狂野的欢呼雀跃。在起身走到网前与好友罗杰握手致意时,阿根廷人得到了费德勒的真诚祝福。走回到场地中央,波特罗抱着头依然沉浸在难以置信的情绪中,然后他攀到球员包厢,与亲友团队尤其是最大幕后功臣、教练弗朗哥·达文紧紧拥抱。
在两名选手稍作休息后,令人期待的颁奖仪式在主持人慷慨激昂的陈述气势下拉开大幕,“这是令人叹为观止,堪称美国公开赛史诗的一场决赛,向两位球员致敬!”随后,美国网协USTA主席Lucy S. Garvin女士发言。“这是罗杰,胡安·马丁,你们这两周所打出的水准是网球这项运动最好的水准,同时你们又用精彩的表现把赛事带到了最后的高潮!”此时,阿瑟-阿什球场的2万多名球迷可谓是欢声雷动,显然,能够在现场目睹这样一场精彩的大对决,很多人一定会觉得今天不虚此行。“感谢所有到场的球迷,支持选手,同时支持我们的赛事。”Lucy S. Garvin女士继续说道,“美国公开赛今年的现场观众总人数再次打破了纪录,而你们也以自己的热情证明了纽约的观众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球迷!”最后,她还向两位选手表达了由衷祝贺,“首先我要代表美国网协向罗杰表示祝贺,你在过去的6年时间中非常出色的赛事之旅,当然,我还更要祝贺胡安·马丁,因为你赢得了2009年的美国公开赛冠军!”
随后,主持人邀请获得亚军的费德勒致辞,并向其发问,“在连续拿到五个冠军之后,这次却变成了亚军。你现在的感觉如何?”不过由于现场支持费德勒的球迷太多,他们大多给予了费德勒以冠军一般的掌声与支持待遇,而这噪杂的氛围甚至使得罗杰没有机会发表感言,于是主持人邀请其自己发言。
“我要恭喜胡安·马丁,尽管我自己也想要赢球,不过他证明了自己才是这届赛事最好的选手。”费德勒带着笑容,非常有风度的说道,或许是因为与波特罗的私交不错,因此瑞士球王对于这位小弟的获胜同样感到由衷的开心,“尽管今天我同样想赢,但是回首过去,五六年前我可不敢相信自己能够在这里赢得40场连胜,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感谢我的团队,感谢你们所有人的支持。”紧接着,费德勒又向球迷们表达了谢意,“在这里,不仅仅是过去五年,我一直都得到了你们热情的支持,这太不可思议了,感谢你们。”随后费德勒接过了亚军银盘,但是现场的掌声依然欢声雷动,显然,作为美国公开赛赛会历史上最成功的选手之一,瑞士球王已经以自己无与伦比的球技与魅力征服了纽约,征服了法拉盛,征服了全世界的球迷,所以即使是今晚遗憾输球,但是他依然是网球这项运动无可比拟的大使。
接下去则轮到了冠军时刻,“先生们,女生们,我们2009年的美国公开赛冠军,他还只有20岁,胡安·马丁·德尔波特罗!”在主持人气势如虹的介绍下,阿根廷少年享受着全场如雷的掌声与欢呼。
“这种感觉要好得多!”在回答主持人提问,关于是否比昨天击败纳达尔的个人生命最开心时刻还要激动时,德尔波特罗笑着说道,“这绝对是我生命中最特别的一个时刻。不过我还要首先感谢罗杰,很荣幸与他在决赛中相遇,在这里他创造了无数纪录,而且他是一名伟大的球员。我现在都不知如何用言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感谢球迷们给予我的支持,这一刻毫无疑问会永远值得我回忆。”激动的内心活动也让他的泪水再一次的落下,随后,胡安-马丁还用西班牙语向自己坐在球员包厢中的亲友团成员、特别来到现场观战的前辈维拉斯以及不停挥舞着阿根廷国旗的同胞们表达谢意,的确,在此前阿根廷足球队在世界杯预选赛的赛场遭遇一系列危机之后,德尔-波特罗将用自己这场伟大的胜利为祖国重新带去他们需要的欢乐。
最后,德尔波特罗在接过一张高达185万美金(160冠军奖+美网系列赛第三名额外奖)的支票后,又从赛事赞助商那里获得了一辆额外的敞篷Lexus跑车。最后,在全场瞩目之下,德尔波特罗捧起属于自己的冠军金杯,长时间的亲吻享受这一荣耀的时刻,而与此同时,男子网坛也正式迎来了一位新科大满贯冠军得主,他也会在不久的将来与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以及穆雷四人共同撑起男子网坛新的时代。在夺取美网之后,波特罗的腕伤浮出水面,但只说是“轻微肌腱炎”,无碍大局。美网之后,其战绩仅为两胜四负。但参加伦敦总决赛,仍连克费德勒、索德林,进军决赛。决赛体力不支不敌达维登科。
来年,在无热身情况下以4号种子身份参加澳网。第一轮3-1过关,第二轮决胜盘长盘淘汰布雷克,第三轮状态仍无提升,吞蛋后3-1晋级。第四轮面对西里奇,在先胜首盘之后,最终以2-3爆冷失利。赛后技术统计,原本攻击力明显占优的波特罗在制胜分环节上居然落后西里奇21分。之后以严重的“手腕尺骨肌腱炎”宣布退出其后的比赛。
之后德尔波特罗没有参加任何赛事,4月手腕做了手术后更是再未露面。美网开赛前夕,美国网协曾放出菠萝参赛的消息,但随即波罗在个人Twitter上否认这一说法,他也因而成为了42年来第三位放弃美网卫冕的卫冕冠军。原本要在法国与阿根廷的戴维斯杯上复出,但最终也未能实现。由于缺席太多赛事,其排名也由澳网结束时的世界第五,滑落到美网结束后的第35位。
按官方的说法,9月27日的泰国公开赛,阔别巡回赛8个月的德尔波特罗,将重回赛场,这位大满贯新贵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和期待。德尔-波特罗的2010赛季堪称灾难,由于手腕受伤他这个赛季基本已经报销了。而且对于职业球员来说,手腕的伤势很可能影响这名球员未来的走势,乃至危及整个职业生涯。
但德尔波特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消了世人的怀疑。尽管在新赛季开始的悉尼公开赛以及澳网吞下惨痛的失利,但菠萝在随后的SAP公开赛以及孟菲斯公开赛中均闯进了半决赛,显示出了相当的竞争实力。在德尔雷海滩赛上,菠萝连克费什和蒂普萨勒维奇,夺得复出以来的第一个巡回赛桂冠;在随后的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中,他闯进半决赛,4-6 4-6不敌世界第一纳达尔;在接下来的埃斯托里尔公开赛中,接连战胜索德林与沃达斯科,获得冠军!尽管在接下来的法网止步第三轮(不敌德约科维奇),但此前的优异战绩已将他的世界排名提升至26位。
接下来的半个赛季,德尔波特罗的表现一直不温不火;可值得一提的是,在戴维斯杯世界组半决赛的比赛中,德尔波特罗分别以7-6 3-0(对手伤退)和7-5 6-3 6-4的比分战胜了德约科维奇与蒂普萨勒维奇,一人独得两分。
德尔波特罗以年终排名第11位的成绩结束了自己的2011赛季。据路透社援引阿根廷媒体报道,前美网冠军德尔波特罗将于周一接受左手腕手术,这也意味着他很可能将因此错过本赛季剩余的全部比赛。
本赛季,德尔波特罗一直饱受腕伤困扰,在赢得了悉尼站的冠军后一直状态不佳,更是因伤连续错过了印第安维尔斯和迈阿密两站ATP1000赛的单打比赛,世界排名也从第四位滑落至了第八。而阿根廷人也几次表示左手腕带来的痛感,让其根本无法正常进行反手回球。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并无显著效果后,德尔波特罗最终决定接受手术。本次为他实施手术的仍为美国医生理查德-贝尔格,正是这位医生在2010年为阿根廷人进行了右手腕手术,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已经有过类似的经历了,所以知道手腕的恢复会花费多少时间,”在退出印第安维尔斯站比赛后,德尔波特罗说道,“这次比较好的是,我不用再花很多时间去对手腕的伤势做出诊断了。在2010年时,我用了大概两三个月去诊断伤势、寻找合适的医生。”
德尔波特罗于2014.3.25在个人facebook发消息,宣布自己将于周一进行腕伤手术。而接下来的大半个赛季,德尔波特罗先是放出将参与美网的消息,但最终退赛;又宣布持外卡出战马来西亚公开赛,但又因自己“没有准备好”而退出赛事;他又寄希望于参与整个亚洲赛季的比赛,然而腕伤的反复让他无奈推迟复出时间;直到年底的欧洲赛季,由于身体恢复状况未达到100%,德尔波特罗所以决定退出赛季剩余赛事,希望能在2015年全力回归。德尔波特罗全年只参与了4项赛事,这也让他的世界排名滑落到百位开外。德尔波特罗在2015赛季持外卡出战了悉尼公开赛。作为该项赛事的卫冕冠军,他在一路上战胜了斯塔霍夫斯基及NO.18弗格尼尼,挺进八强。然而,手腕的疼痛使他无法在对阵库库什金的四分之一决赛中正常使用双反、无法使出全力;仅仅依赖发球以及反手削球对德尔波特罗来说无法抵挡状态正佳的库库什金的进攻,在苦战两个抢七后,阿根廷人败下阵来。
接下来的澳网,德尔波特罗虽然使用保护排名进入签表,但因手腕的疼痛无奈再次退赛。在澳网过后,德尔波特罗计划进行一个小手术来尽快恢复他左手腕的伤势。
错过数项巡回赛的他终于在迈阿密大师赛持外卡复出,但在首轮就以4-6 6-7不敌波斯皮西尔。在这场比赛中,德尔波特罗的反手表现仍不佳,疼痛感让他无法全力击球。
德尔波特罗的复出计划至此便搁置了下来。他表示,“伤愈复出阶段,我必须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然而由于受到腕部手术影响,刚刚恢复训练双手反拍不到两周的德尔波特罗不得不在反手击球方面做出一些调整。“我想重返赛场。如果需要重新学习一种不同的反手击球方式,我想我会努力去做。对我而言最大的目标就是继续努力,以强大的心理防线击溃所有的伤病困扰。”
阿英的马岛战役过程
战争第一阶段:阿根廷方面
阿根廷方面:利用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乘英不备,以武力收复马岛,迫使英国在事实面前承认其有马岛的主权。
英国方面:决心不借付出巨大代价重占马岛。先以强大军事压力迫使阿军撤出马岛,如阿军不撤,则强行登陆夺取,战术上采取速战速决,并恪守不对阿本土及12海里领海采取军事行动的规定。
阿方行动:
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计划,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特混舰队由航母1艘、驱逐舰4艘和其它舰船共约20艘及登陆兵4,000人成的第40特混舰队。
第40两栖特混舰队于4月2日零时15分派出的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4月2日六时三十分,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
口。八时三十分,阿军七架C—130运输机运来3000多后援。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4000人。岛上英国守军近200人,只进行了一般抵抗,即在总督雷克
斯·亨特率领下全部投降。英军无伤亡,阿军亡4人(其中上校一名)。阿方任命马里奥·本哈明·梅嫩德斯准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4月3日,阿海军输送登陆兵约200人在南乔治亚岛格里恃维肯港登陆,英守军22人进行了抵抗,最后全部被阿生俘。4月7日,阿宣布成立“南大西洋战区”
(包括阿大陆沿岸200海里及马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周围200海里水域),任命海军作战司令胡安·阿塞·隆巴多将军为该战区司令。与此同时阿
军第60两栖编队在南岛登陆,经短促交火,占领南岛,英国守军23人投降。就这样,阿军以伤亡7人,损失2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的“五月二十五日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再也没有人去考虑政府在处理经济问题上的失败了。
阿军自收复马岛至4月30日期间,为了防御英国方面的报复而不断加强马岛防御,岛上驻军到4月底由原来的4,000人增至13,000人。其部署为:阿根
廷港和肯特山地区4个营及支援分队共约9,000人,达尔文港、古斯格林一个营及支援分队共约1,700人,范宁角约50人,福克斯湾、佩布尔岛等地一个
营及支援分队共约2,000人;另外还扩建阿根廷港机场及在古斯格林、佩布尔岛修建简易机场;部署雷达站及防空部队,构筑工事;向岛上运送武器、弹药及其
它补给品等。司令部设在阿根廷港。
战争第一阶段:英国方面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
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美国人也非常积极的介入,美国人一开始想从政治上去解决这次危机。因此派当时的国
务卿黑哥将军从中斡旋,无耐双方的态度都非常的坚决。4月3日,英内阁作出派遣特混舰队重占马岛的决策,任命桑迪·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英特
混舰队舰船40余艘,载地面部队约4,000人,“鹞“式飞机20架和各种直升机45架,于4月5日分别由英国朴茨茅斯和英属直布罗陀启航驶往南大西洋。
4月7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00海里实施全面海空封锁。4月12日,英军的核潜艇到达马岛后立即开始对马岛进行封锁。
英国根据战时动员法紧急动员大型商船参战
在前往马岛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根据4月4日战时议会签发的法令,征招
58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号和“堪培拉”号客轮都改装为运兵船,“大西洋运输
者”号和“大西洋堤道”号滚装船改装为飞机运输船,此时“乌干达”号客船正载着940名英国学生在地中海旅行,接到征招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
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医疗船。由此可以看出英方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月17日英国战时内阁提出把战争控制在马岛地区,不进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则。并积极展开了外交和政治攻势,美国、北约等国都表示支持英国,中断了与阿根廷
的军火贸易,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原来与阿根廷有军火销售协议,但都支持对阿的军火禁运。同时各国还向英国提供后勤保障、通讯、卫星情报等便利。
4月26日,由23艘军舰、20架飞机、2000名陆军组成第二梯队从波特兰启航。5月12日,由18艘军舰和3000名陆军组成的第三梯队从安普顿启航。
首批特混舰队于4月17日抵达中大西洋的阿森松岛,经休息、补给后,于19日启航继续向南大西洋开进。先遣队于4月24日抵达南乔治亚岛附近水域。4月
22日,十四名英军特种空勤团(简称SAS)队员先从C—130运输机伞降在南岛北部海域,再换乘潜艇到达距南岛约三海里处,最后游上岸,进行侦察,查明
了南岛上阿军的兵力、装备、火力配置,并为后续部队的登陆选择了机降地点,还清除了岛上的雷区。4月25日南岛上的SBS队员引导第42陆战突击营机降在
岛上,阿守军156人只进行了有限的抵抗,即在指挥官阿斯蒂齐上校率领下投降。晚六时,英军占领南岛首府格里特维肯港。这样英军就在陆上首先抢占到了重要
的前进基地,这样英军就可以从容的将人员和各种装备输送上岛同时将部队展开。
25日3架英军的“山猫”式直升机在南乔治亚岛附近发现阿方潜艇“圣菲”号随即发射导弹和投掷深水炸弹,击沉“圣菲”号潜艇,英国陆战队第42突击营和
“特别舟艇中队”在南乔治亚岛登陆,英国特混舰队主力于4月29日抵马岛水域,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海里海上、空中封锁的部署。英国国防部宣布从
格林威治时间4月30日十一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马岛地区开始实行灯火管制和宵
禁。
第二阶段:
1982年5月1日英军开始对马岛守军进行攻击。英军从阿森松岛起的“火神”轰炸机和从航母起飞的“鹞”式战斗机首次空袭马岛。
同时英军使用水面舰艇舰炮对马岛的军事目标进行多次轰炸和炮击,阿方出动飞机进行还击。以后,英不断对马岛进行轰炸和炮击,主要目标是机场、雷达站、仓库等。为了能更好的取得战场主动权,英内阁批准特混舰队可以攻击封锁圈外的阿军。
随后英“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三枚MK—8鱼雷,命中两枚,巡洋舰在四十五分钟后沉没,阿军有321人阵亡或失踪。
由于该舰被击沉,大大打击了阿军的士气,并使得阿根廷海军主力撤离马岛海域,虽然阿海军有一支由一艘航空母舰,4艘潜艇和两艘导弹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可是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龟缩于本土,不敢出战。
为了报复英军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阿根廷空军在5月4日派出一架法制“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在马岛以北40海里处发射了两枚法制AM-39“飞鱼”式空对舰导弹,击沉英国当时号称最先进的42级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舰员亡20人,伤27人。
这艘排水量3200吨,造价达2亿美元的号称英国最先进的军舰被一枚造价才30万美元的导弹击沉,对英军的打击极大。此后英军吸取教训,采取各种措施防范阿军的导弹攻击。最典型的办法就是派出加装了预警雷达的“海王”式直升机在舰队上空进行早期警戒。
英军为了免受阿方航空兵的威胁于5月6日派遣十六名SAS队员先搭乘潜艇再换乘橡皮舟潜入阿根廷本土的里奥·加列戈斯空军基地,一举炸毁阿军仅有的14架“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中的8架,使阿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受到重创。
阿根廷空军让英国人的恶梦久久不能结束,5月12日阿军航空兵又在根廷港附近水域重创英护卫舰两艘。这些飞机都是由佩布尔岛阿军机场起飞的。为了拔掉这颗
肉中刺,五十名海军突击队员在5月14日晚乘三架直升机机降于岛上,炸毁阿军6架“普卡拉”攻击机,4架“T-34”教练攻击机,1架运输机。
队员中的炮兵观察组指引“格拉摩根”号驱逐舰的114mm主炮猛轰岛上的目标,岛上的1座军火库,6座雷达站均被炸毁。英军在烈火中乘直升机安然返回,以轻伤2人的代价取得全胜,扫清了登陆的障碍。
英国方面考虑到阿军在马岛的兵力达14000人,而英军能进行登陆作战的登陆部队至多才1000人,如何以少胜多,只有出奇制胜。为此舰队司令伍德沃德煞费苦心,大摆迷魂阵。
由于马岛上的英籍居民很多,所以英军特工人员可以在他们的掩护下,一面摸清阿军的布防,一面积极活动,四处袭扰,唯独对阿军的指挥部没有袭击,主要原因就在于英军破译了密码,阿军的指挥部成了英军情报来源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英军一面封锁、轰炸、炮击马岛的一面向南大西洋继续增派兵力。到5月20日英军基本上达到了封锁马岛、削弱马岛守军力量的目的,并已作好了在马岛登陆的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
英军确定于5月21日在圣卡洛斯港登陆。圣卡洛斯港距阿根廷港约80公里,其间大部分为沼泽地,机动困难,距达尔文港约40公里。阿只在圣卡洛斯港入口处
的范宁角有40—50人防守。该地区水文、滩头状况利于登陆,岸上地形便于建立和巩固登陆场,利于防潜艇和“飞鱼”导弹的攻击。
英军登陆兵共编为两个梯队。两栖突击梯队由海军陆战第3旅(辖第40、42、45营及支援分队),伞兵团第2、3营,炮兵第29团及“蝎”式轻
型坦克分队,防空导弹、工兵、后勤等分队组成,共约5,000人。其任务是在圣卡洛斯港及其附近突击上陆,尔后分别向阿根廷港和达尔文港方向进攻。
后续梯队由步兵第5旅(辖3个营)及支援分队组成,共约4,000人,其任务是在突击梯队上陆并向纵深发展进攻后,伺机在原登陆地域或在新的登陆地域上陆,与突击梯队共同夺取马岛。
5月21日凌晨三时,SAS突击队作为第一梯队在范宁角登陆,在先期登陆的侦察分队协助下,消灭了阿军约50人的守卫部队。三时三十分,英军开始舰炮火力
准备。三时四十分,英军2艘两栖攻击舰,4艘登陆舰,在圣卡洛斯实施多点立体登陆,未遇抵抗便顺利上岸。英军抓住阿军夜战能力差的弱点,争分夺秒抢运人
员、物资,在四小时里上岸2500人,运送物资32000吨。并构筑工事,组织防御,准备迎击阿军的反扑。上午10时开始,阿方先后出动数批飞机共70余
架次,主要对英舰船进行空袭,炸沉英护卫舰“热心”号,重创、击伤英舰4艘。但阿方也损失了14架飞机。
阿军飞行员受过美、法、以等国教官的严格训练,技术高,作风猛,战斗力很强。面对英军高炮、导弹和“鹞”式战斗机组成的防空体系,毫不畏惧,不
怕牺牲,进行攻击时往往都采用低空突防来提高命中率。但英军最终还是顶住了阿军的反击,控制了20平方公里的滩头阵地,还铺设了供“鹞”式和直升机起降的
钢板简易机场,进一步巩固了登陆滩头。
5月22日,阿军令人费解地按兵不动,给了英军喘息之机,英军乘机补充物资,调整部署,并部署了一个“吹管”式便携式防空导弹连,专用于对抗阿军的
低空功击,完善了防空火力配系。战后很多老兵提起这天都称为奇迹的一天,他们说,“如果阿军继续发起攻击的话,英军登陆很有可能会崩溃,但感谢上帝,有了
一天的时间来重新调整”。
第2天阿军又出动近百架次飞机,继续发动猛烈空袭,击沉了英军“小羚羊”号护卫舰。
5月25日这天是阿根廷国庆日,阿空军倾全力出击,全天出动约200架次,取得击沉“考文垂”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滚装船,击伤1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的辉煌战绩。
英军不幸中的大幸是“大西洋运送者”号上运送的16架“鹞”式战斗机和1架美制“支努干”重型直升机在被击沉前就飞到了岸上机场。
三天来,阿空军英勇战斗,给予英军沉重打击,但一来飞机性能不及英军,二来又得不到海陆军的有力支援,三来由于阿根廷一百多年来没有战争,战备较差,低空攻击投下的炸弹因为炸弹的起爆条件都设在由高空投掷,因此有40%的炸弹没有爆炸,所以无法阻止英军的登陆。
阿根廷空军在5月25日损失飞机高达31架。阿根廷驻达尔文港部队于24日、25日也派出小股兵力对圣卡洛斯港地区英军进行侦察袭扰活动,但被英军炮火击退。
由于阿军地面部队未进行反登陆作战,而航空兵反击的又主要打击英舰船,这样使使英军顺利地登陆和巩固了登陆场,并完成了陆上进攻准备。三天里,
英军上岸部队已达5000人,滩头阵地扩大到150平方公里,建立起了补给基地,通信枢纽,并在钢板简易机场加铺了铝合金跑道。
站稳脚根的英军登陆部队在5月27日向阿军发起攻击,兵分两路向斯坦利港推进。南路以第2伞兵营为先导,第45陆战营为后援,沿东南公路,经达
尔文港、古斯格林、费兹罗伊湾、布拉夫湾从南面攻击;北路以60名SAS队员为先导,第3伞兵营,第4陆战营跟进,沿道格拉斯、蒂尔湾,直取斯坦利。由于
阿军作战思想保守,不思进取,使英军的进展非常顺利。英军伞兵团第2营及支援分队,大部从陆上徒步、乘直升机、吉普车和“蝎”式坦克向达尔文港开进,一部
分乘汽艇由水上向达尔文港开进。
5月28日英军开始对达尔港发起进攻。阿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击毙英伞兵团第2营营长赫伯特·琼斯中校。英军于29日攻占达尔文港,古斯格林守
军投降。英军在攻占达尔文港和古斯格林战斗中,亡17人,毙伤阿军250人,俘阿军1,400人,缴获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尔后,向阿根廷港方向发展
进攻。
自英军开始陆上进攻以来,阿多次出动航空兵袭击英舰船和圣卡洛斯港、达尔文港、肯特山等地的英军。5月30日阿使用“飞鱼”导弹攻击“无敌”号航母,遭英激光眩目器干扰,未中。(另有说法以2架"天鹰"被击落的代价击伤"无敌"号,但英军矢口否认)。
6月8日空袭菲茨罗伊上陆的步兵第5旅,打死打伤英军180余人,击沉英登陆舰“加拉哈德爵士”号,重创英护卫舰和登陆舰各一艘。但当晚由“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号客轮运送的3000英军登岛。进一步加强了英军的进攻力量。
5月31日,北路英军进抵肯特山,就地布防,等待南路英军。6月1日,南路英军也到达肯特山,与北路英军汇合。阿军此时采取放弃外围,集中主力
固守斯坦利港方针。英军在攻占肯特山和查杰林山完成对斯坦利港的包围后,并不急于攻击,而是调整部署,补充给养,派出SAS和SBA队员四处活动,进行战
场侦察,很快查清阿军以肯特山、查杰林山为第一道防线,以哈里顿山、浪顿山为第二道防线,以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工兵山一线为主防御阵地,即加尔铁里
防线,在三道防线之间都布设大量地雷和障碍,只留一条由炮火保护的秘密通道供联络之用。
6月8日,阿军出动大批飞机空袭在希拉夫湾滩头的英军,击沉登陆舰1艘,击伤护卫舰1艘,登陆舰1艘。阿军损失飞机11架。但此时的阿空军已如强弩之末再也无力阻止英军的登陆。
此时英军在岛上的力量已大大增强,共有地面部队8000人,重炮30门,坦克20辆。6月11日,经三天的准备,英军以“火神”轰炸机和“鹞”
式战斗机以及火炮进行密集轰炸,同时驱逐舰、护卫舰以舰炮火力掩护,支援地面部队向阿军的第二道防线猛攻,第45陆战营攻占哈里特山和浪顿山,突破第二道
防线,并控制了斯坦利外围所有制高点。阿军唯一的反击就是用岸基AM—39“飞鱼”导弹击伤“格拉摩根”号驱逐舰。
英军经过调整部署,补充弹药及其它军需物资后,于6月11日开始对阿根廷港发起总攻。11月23日英飞机、舰炮和炮兵对阿军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和炮击,随后地面部队发起进攻,于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阿根廷港15公里的两姐妹山、哈里特山和朗顿山。
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至14日中午先后攻占了无线岭、欲坠山及威廉山等地,进抵距市区约4公里的地方,阿军放弃阵地,丢掉大量重武器退向市区。
英军追至阿根廷港市区边缘时,阿根廷港上空挂起了白旗。午后,双方战地司令官会晤,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阿军(包括西岛2,000余人)于21时停止抵抗。
英国向全世界宣布,马岛阿军于14日21时投降。致此马岛战争以英军获胜而结束,马岛的失败导致了阿根廷国内矛盾激化,总统加尔铁里和海、空军司令等高级将领被迫辞职,次年文官政府经大选上台后,又把发动战争的主要军事领导人送上军事法庭受审。
这次战争中阿军亡1,000余人,伤1,300人左右,失踪数百人,被俘11,800余人;损失舰船11艘(沉5、伤6),飞机117架,耗资10亿美元以上,间接损失20多亿美元。
英军亡255人(内文职28人),伤777人,被俘210余人,损失舰船16艘(沉6、伤10),飞机34架,耗资约12亿美元以上。
奥萨苏纳历任主教练
姓名执教年份主要战绩
1李安格 1954年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第6名
2侯维义 1956年第二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第6名
3钱家祥 1957年第三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女排赛第7名
4何炳堃 1957年中朝蒙越四国排球联赛亚军
侯维义 1959年-1962年 1959年六国排球赛第4名
1960年中朝蒙越四国排球友谊赛冠军
1961年中蒙越三国排球友谊赛冠军
1962年第四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第9名
5阙永伍 1963年-1964年 1963年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女排赛冠军
何炳堃 1965年亚非体育比赛女排赛冠军
6马占元 1966年
7王素云 1972年
8李宗镛 1972年-1974年 1974年第七届亚洲运动会女排赛第3名
1974年第七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第14名
9徐杰 1972年
10韩云波 1975年第一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第3名
11袁伟民 1976年-1984年 1977年第二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第4名
1978年第八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第6名
第八届亚洲运动会女排赛第2名
1979年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
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
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
第九届亚洲运动会女排赛冠军
1983年第三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亚军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女排赛冠军
12邓若曾 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
13张蓉芳 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
第十届亚洲运动会女排赛冠军
14李耀先 1987年-1988年 1987年第四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
1988年第24届奥运会女排赛第3名
15胡进 1989年-1992年 1989年第五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第3名
第五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
1990年第十一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亚军
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女排赛冠军
1991年第六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亚军
第六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女排赛第7名
16栗晓峰 1993年-1994年 1993年第一届大冠军杯赛亚军
第七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
第一届世界女排大奖赛亚军
1994年第十二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第8名
第二届世界女排大奖赛第3名
第十二届亚洲运动会女排赛亚军
17郎平 1995年-1998年 1995年第七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第3名
第三届世界女排大奖赛第4名
第八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女排赛亚军
第四届世界女排大奖赛第4名
1997年第九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
第五届世界女排大奖赛第5名
第二届大冠军杯赛第4名
1998年第十三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亚军
第六届世界女排大奖赛第4名
第十三届亚洲运动会女排赛冠军
第一届瑞士精英赛亚军
胡进 1999年-2000年 1999年第八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第5名
第十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
第七届世界女排大奖赛第3名
第二届瑞士精英赛亚军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女排赛第5名
第八届世界女排大奖赛第4名
第三届瑞士精英赛冠军
补充:
18陈忠和 2001年-2008年 2001年第三届大冠军杯赛冠军
第十一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
第九届世界女排大奖赛亚军
第四届瑞士精英赛第4名
2002年第十四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第4名
第十届世界女排大奖赛亚军
第十四届亚洲运动会女排赛冠军
第五届瑞士精英赛第3名
2003年第九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
第十一届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
第十二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
第六届瑞士精英赛冠军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女排赛冠军
第十二届世界女排大奖赛第5名
第七届瑞士精英赛第3名
2005年第十三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
第四届大冠军杯赛第3名
第十三届世界女排大奖赛第3名
第八届瑞士精英赛亚军
2006年第十五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第5名
第十四届世界女排大奖赛第5名
第十五届亚洲运动会女排赛冠军
第九届瑞士精英赛亚军
2007年第十五届世界女排大奖赛亚军
第十四届亚洲女排锦标赛亚军
第十届瑞士精英赛冠军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女排赛第3名
第十五届亚洲女排锦标赛亚军
第11届瑞士精英赛亚军
蔡斌1966年10月出生,曾经是排球运动员,司职二传,退役后担任教练员,拥有高级教练职称。蔡斌1978年进上海市青少年体校,1984年12月进上海青年队,1986年1月进上海队,1990年11月进国家队。1990年代表上海参加全国甲A联赛获冠军,1991年在第1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获第五名,1997年获得亚锦赛冠军,同年退役。2001年蔡斌曾竞聘国家队主教练,但未能当选。2009年3月23日,中国排协宣布蔡斌当选中国女排主教练。在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最后一日比赛中,蔡斌执教的中国女排1-3不敌德国,以1胜4负排名第五收官。这也再次平了中国女排在本项赛事上的最差战绩。但是输给德国的两个25:14.让国人难以理解
补充:
2010年中国女排集训,蔡斌下课王宝泉上任,蔡斌在执教女排一年后,因成绩不佳黯然离职,带领天津女排屡创佳绩的王宝泉则成为新一届女排主教练...2010年09月15日...2010年9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召开新闻通气会,正式任命俞觉敏为中国女排主教练
24直播网